发布日期:2024-08-13 01:29 点击次数:196
近年来,券商行业受基本面因素影响,股价整体表现较为低迷,存在市值管理的诉求。到目前为止,少有券商披露过正式的市值管理方案,但今年各券商发布的公告中,出现“市值管理”的频率较往年明显增加,包括中信证券、海通证券、华泰证券等多家券商在《2024年度“提质增效重回报”行动方案》中都曾明确提到过市值管理。从相关表态来看,券商目前进行市值管理的方式包括提升公司经营水平、现金分红、回购注销、加强与投资者沟通交流等,而部分券商还将预期管理纳入市值管理工作。
受2023年寿险利率调降影响,寿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为3.0%,使得保底收益率2.5%的分红险产品受到追捧。
但新出炉的分红险红利实现率数据却给市场浇了盆冷水。据不完全统计,27家人身险公司公布的793款分红型保险产品2023年分红实现率数据中,有391款产品分红实现率低于100%,占比近50%。
这引发了业内人士的担忧。对此,慧择保险网相关负责人表示,利用高档演示利率表述来误导消费者的情况确实存在过,但2023年部分保险公司分红实现率不足,并非“销售误导”所致,其重要原因在于监管为防范利差损风险而给出的“限高令”。
防范利差损风险
持续下行的利率和投资收益率,使得投资收益覆盖保单成本的难度增大,保险公司面临的利差损风险以及再投资风险不断攀升。
调整业务结构势在必行,但寿险新业务还是要做。在很多业界人士看来,与万能险、投连险相比,分红险是最适合保险公司业务目标的产品,最理想的状态是将分红险占比提升至四到五成。
2023年6月30日,《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规则》生效,保险公司需在每年分红方案宣告后15个工作日内,披露该分红期间下各分红型保险产品的红利实现率。
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,有的保险公司在自身的投资收益不理想的情况下,用公司的自有资本金去贴补分红账户,仍给客户很高的红利实现率水平。慧择保险网负责人指出,这种“饮鸩止渴”的行为加重了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,不利于未来长期责任的履行,监管此时出手“限高”合情合理。
上述负责人表示,事实上,监管并非“一刀切”,而是对2023年度投资收益率明显低于红利收益率的保险公司实行了窗口指导,限制超出其能力的分红兑付,对投资表现好的公司则仍开放审批通道。这也意味着,如果保险公司自身能力允许且经过监管审批通过,可以给到客户超出市场的红利水平。
消费者也应该认识到,分红实现率是浮动的,是和公司的投资和分红经营情况直接挂钩的,一家公司过去和当前的分红实现率并不能完全代表未来的预期。
中长期优势显著
在分红险被热议的同时,财政部首次发行的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也吸引了不少目光。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上市之所以能引发市场持续关注,与大众“避险情绪”增加且追求稳定的投资方式有关。
今年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拟发行22期,期限分别为20年、30年和50年,发行时间由今年5月中旬持续至11月中旬。此前发行的20 年期、30 年期产品票面利率分别为2.49%、2.57%,而最新发行的50年期产品票面利率为2.53%。
已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主要投资者依然是机构,部分银行也开放了对个人投资者的销售渠道,个人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流动性需求谨慎选择。
“相比之下,分红险的流动性和稳健性同样表现较好。”慧择保险网相关负责人表示,哪怕分红实现率没有达到100%,其收益率在当下市场中依旧十分抗打。
在当前2.5%预定利率设计的分红险背景下,不同分红实现率测算的收益显示,一流的分红险产品若能达到35%—40%的分红实现率,就已经超过预定利率3.0%的传统险顶格收益。
“低利率时代的分红险优势更加显著,因为在定价利率被限制的背景下,保险公司只能通过开发分红险释放出更高的产品收益,分红险也更能体现和发挥优势保险公司的经营实力。”上述负责人指出。
同时,严格的分红险监管政策也给予了消费者保护。如定期披露分红实现率、投资收益率,保底2.5%预定利率,至少70%盈余分配给保单持有人等各项规定。
相较于超长期特别国债、普通寿险产品,在“保证利率2.5%+浮动分红X”的机制下,分红险产品中长期收益优势被认为非常显著,受到市场的广泛青睐。
险企抢抓市场机遇
分红险爆火背后是监管、险企和消费者对于“稳”的真切需求。对于投资者而言,在选购时需要擦亮眼睛,选择综合实力和投资能力强的保险公司非常重要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本轮市场热销的产品大多来自合资险企,尤其是公司经营较稳健、投资经验较丰富的合资公司。
从投资数据来看,在2023年各家保险公司披露的年报统计数据中,综合投资收益率超5.0%的险企同样仅有16家,合资险企占据12席;其中排名前十的合资险企占据9席,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6.34%。
从分红险的发展历程来看,分红险在国外已有将近250年的历史,目前仍是发达保险市场的主力险种之一,这也令合资险企在发展分红险方面往往具有更丰富的经验。
分析人士认为,这或许是新旧产品切换过程中,部分合资险企能够快速转身2020配资炒股,抢抓分红险市场机遇的重要原因之一。